尺度商业
自去年“924”一系列重磅金融政策发布以来,A股整体迎来了较强的走势,在核心资产的追逐下,上证指数在近期突破了4000点。
Wind数据显示,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11月10日,上证指数累计涨幅达45%。市场呈现出震荡“慢牛”的趋势,但是风格切换比较快,围绕着4000点还在反复拉锯,波动不断。
中原证券发布的研报中表示,进入11月,在科技成长板块高估值的背景下,预计市场波动进一步加大。
从这个背景来看,当前资本市场正处在一个充满复杂性的节点,核心资产投资布局仍是重点机遇,但在市场风格切换频繁的情况下,单一赛道的波动性被急剧放大。
作为投资者普遍陷入一种两难恐慌:既渴望捕捉核心资产比如机器人产业、创新药等带来的高弹性机会,又担忧重仓押注下可能带来的回撤风险。

如何解决投资者当下的投资两难“恐慌”?答案就是做好资产配置。其并非依靠对市场风格的短期博弈,而是需要一种更具韧性和适应性的投资哲学。
知名经济学家马科维茨表示,投资收益中的90%都是由资产配置决定的。投资的本质是在风险与收益间找到平衡点,来获得长期的稳定收益。在投资A股核心资产中,“均衡+成长”的配置逻辑,或许是比较科学的思路。
波动市场投资核心资产,做好配置是关键
近一年来,市场对资本市场“核心资产”的关注度持续攀升。
核心资产是指那些竞争优势明显、业绩表现较为稳定、行业地位突出、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优质资产。
“时势造英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核心资产的具体范畴又有所差异。比如,2000年代,核心资产是受益于城镇化、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五朵金花(金融、地产、煤炭、钢铁、汽车)”。
2010年以来,居民消费驱动了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平台经济,以及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消费板块,核心资产代表为白酒、互联网等行业的优质龙头。
可以发现,每个时代的核心资产与经济结构的变迁息息相关。
从长远来看,以 “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下一阶段的经济核心动能;另一方面,核心资产要更强调股东回报的持续性。
近一年来,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为代表的科技赛道,创新药为代表的医药赛道,以及高股息、高红利的大金融板块等成为当下A股的核心资产。
2025年A股市场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全A股市场企业业绩延续修复态势,特别是核心资产的营收与盈利已企稳回升,后续或有望进一步上行,给投资者带来投资的信心。
然而,在市场上我们却观察到:不少投资者狂拍大腿,还有不少投资者仰天流泪,种种现象背后反映了投资者既希望能抓住核心资产成长的机遇避免踏空,又担心押注单一赛道而净值回撤。
总结来看,就是投资者在波动市场中,对于核心资产的投资陷入了两难的恐慌。那么,有没有办法来破解呢?

回顾过往A股市场投资历史,即便是在牛市中市场上涨也很难一气呵成,真正穿越周期的方式是做好资产配置。
近10年来A股市场多次上演“哑铃”方式的配置行情,成为资金穿越波动的重要选择。一端紧握高股息、低波动,一端追逐高景气、强成长,形成攻守兼备的平衡结构。
比如,2019年-2020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深化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内需市场潜力,内需韧性成为关键抓手,食品饮料等必选消费凭借稳定现金流和抗周期属性,成为资金避险港湾;
与此同时,国家强调科技自主可控,带动相关需求上升,5G建设加速、半导体国产化推进等,推动硬科技板块形成成长端合力。
在这个阶段,配置好消费资产作为底层资产抵抗风险,同时添加科技资产追逐成长机遇,即消费+科技的哑铃配置成为许多投资者的选择。
再比如,2023年“中特估”与AI成为市场核心资产,低估值、高股息的中特估板块受资金追捧,构成防御端的主力;而生成式AI技术突破引发产业变革预期,TMT板块成为成长端的绝对主线。
Wind数据显示,当年“中特估”指数与AI计算机板块涨幅均超过30%,以“中特估”+计算机进行配置构成的“哑铃”配置成为市场中核心价值所在。
回到当下的A股市场,“十五五”规划下的产业趋势正在引领科技和自主创新资产不断成长。同时反内卷政策的逐步落地将重塑产业竞争格局,具备困境反转潜力和行业格局改善逻辑的周期类红利品种,有望成为防御端的新增长点。
精准地把握这两大时代脉搏,做到“均衡+成长”的哑铃配置,或许已成为投资核心资产的必然选择。
左手均衡右手成长,穿越周期把握机遇
A股在4000点上下“摩擦”,这种“看得见、吃不着”的震荡行情,最是考验投资耐心与定力。在这种时刻,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往往会审视自己的投资配置:是否有足够的底气能穿越周期,做到稳而前进。
2024年以来,通过持续重点配置AI、自主可控、高股息优质资产等板块,一端配置防御资产、一端配置高成长高弹性的“哑铃”配置成为了市场上成熟投资者的选择。特别是对于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这个策略在过去的近一年带来了不错的投资体验。
公募基金披露的三季报中,多位基金经理提示,近期市场轮动预期有所增强,周期板块走强背后是市场基于业绩表现和估值性价比权衡的结果,因此哑铃型配置仍是当前平衡风险与收益的核心策略。
不过,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知晓“哑铃”配置策略的情况下,仍然有不少挑战。
核心资产涉及的产业赛道较广,覆盖的企业也上百成千,如何把握住优质的企业,挑选适合主流的赛道龙头,比较犯难。
这种情况下,普通投资者该如何选择?被动指数的投资或许成为高效的选择。
ETF等指数产品跟踪某一特定的指数,简化了投资决策过程,投资者可以轻松地根据市场行情趋势而选择相应的产品,把握市场机遇,无需逐一去研究每个企业或个股。
其次,ETF的持仓每日公布,运作透明,投资者可以随时了解其持有的资产。这种透明度使得投资者能够更好地评估其投资的表现和风险。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1月10日,市场ETF规模已达5.7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03万亿元,已经成为市场资金做资产配置时的重要工具。

从这个背景来看,作为配置的压仓资产,选择一个能表征A股市场的均衡宽基指数或许是比较合适的。
例如,去年重磅上线的新生代指数代表——中证A500指数,底层资产在传统板块与新兴领域之间均衡分布,在大盘股与中小盘股之间全面覆盖。
从底层资产来看,该指数覆盖较广,既是传统经济的“压舱石”,又网罗了新经济的“潜力军”,如此均衡的行业布局,无疑是底层资产的首选。
正因为中证A500指数的优势,自其发布以来,30多家公募机构围绕该指数布局,wind数据显示,相关的ETF产品超过40只,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其中,$A500ETF易方达(SZ159361)$成立已一周年,从2025年6月30日至11月10日,净流入超过65亿,最新规模超235亿元。
如果说中证A500指数是投资的“压舱石”,那么高弹性的行业主题指数就是“进攻先锋”,在今年的市场舞台上,人形机器人和创新药两大板块正上演着精彩好戏。
从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到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的话题讨论度持续攀升,也成为资金在资本市场的重要配置选择。Wind数据显示,万得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2025年以来涨幅超过50%,在这一轮市场上升中表现较好。
$机器人ETF易方达(SZ159530)$跟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聚焦人形机器人领域,人形机器人相关成份股占比近八成,在ETF跟踪的指数中位居第一。Wind数据显示,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2025年下半年以来净流入超过100亿元,成为市场在科技成长赛道配置的重要选择之一。
追求成长,还要追求确定性,医药赛道值得关注,从长期视角看,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刚性需求、持续强化的政策支持、不断得到验证的出海突破,成为驱动创新药板块的“三驾马车”,其长期成长逻辑坚实而清晰,在上升的市场中进攻性较强。
作为A股创新药产业代表指数,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聚焦创新药赛道,主要权重行业为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服务,汇聚A股创新药龙头,成长性明显。盈利预测数据显示,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2024年到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7.50%、35.32%、25.67%。$创新药ETF易方达(SH516080)$紧密跟踪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成为市场上资金投资创新药赛道的重要工具。
此外,对港股创新药赛道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关注恒生创新药ETF(159316),该产品是市场上唯一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产品,剔除了CXO,创新药纯度达100%,可助力投资者便捷布局港股前沿创新药企。
当短期的市场波动难以避免地制造焦虑时,长期视角与科学配置便是最好的“镇静剂”。通过“A500宽基打底+机器人/创新药赛道增强成长性” 的配置策略,实现左手均衡、右手成长,全面把握时代机遇。这无疑值得每一位寻求穿越周期的投资者给予关注和考量。
用户在证星号发表的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